小兒潰瘍性口炎(別名:小兒潰瘍性口腔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小兒潰瘍性口炎症狀

口腔各部位均可發生,常見於唇內、舌及頰粘膜等處,可蔓延到唇和咽部。初起粘膜充血、水腫、可有皰疹,後發生大小不等的糜爛和潰瘍,創面覆蓋較厚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黃色假膜,邊界,易於擦去,擦後遺留溢血的糜爛面,不久又出現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結腫大。拒食、煩躁、發熱,體溫39~40℃。外周血象中白細胞增高,創面滲出液塗片染色可見細菌。全身輕者一周體溫,潰瘍逐漸癒合,重者可出現脫水和酸中毒。

小兒潰瘍性口炎病因

病因:

潰瘍性口炎是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或大腸桿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見於嬰幼兒,口腔各部位均可發生,常見於唇內、舌及頰粘膜等處,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常繼發生於急、慢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口腔不潔更利於細菌繁殖而致病。

小兒潰瘍性口炎診斷

診斷

根據病因,症狀和相關檢查即可診斷。

鑒別診斷

與麻疹、手足口、鵝口瘡等一些疾病鑒別:

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紅暈的灰白小點(Koplik’s spots斑)。單純麻疹預後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三、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

小兒潰瘍性口炎治療

小兒潰瘍性口炎西醫治療

做好口腔護理,多清潔口腔,以01%~03%的利凡諾溶液每天1~2次漱口1%~3%雙氧水或1:2000的高錳酸鉀清洗潰瘍面然後塗5%金黴素魚肝油。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液體,供給多種維生素,預防和糾正水、酸鹼失衡,及時感染,並選用抗生素。

小兒潰瘍性口炎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