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症狀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雷諾現象,多關節炎或多關節痛,手和手指呈瀰漫性腫脹或手指呈圓錐狀變細或外觀呈臘腸樣,食管運動功能低下和有多發性肌痛,肺部病變,本病起病方式變化多端,多數以雷諾現象為最早表現,但也有以肌肉疼痛和觸痛同時伴有肌無力起病者,還有的病人是以發熱,多關節炎為早期主訴,有的病人則以紅斑皮損,發熱,心肌炎,心律失常,全身淋巴結腫大為早期特徵(圖1,2)。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三者的表現可以同時存在,也可分別在相隔數月或數年出現,有多器官受累的特徵。

1.關節表現

93%~96%的患者有關節痛,其中2/3有明顯的關節炎,多數病人不出現關節畸形,僅有個別患者呈典型類風濕關節炎改變,出現皮下結節。

2.皮膚表現

以雷諾現象最多見,占84%~87%,而且常為本病的初始或先驅症狀,手指腫脹,伴有局部皮膚變緊,增厚者占47%~88%,出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手指萎縮性紅斑性斑點,皮肌炎樣的眼眶性紅斑,散在性非瘢痕性灶性脫髮及色素異常(色素減退或增加)。

3.肌肉表現

肌肉疼痛以腰背部,肩胛部,四肢近端最常見,多數病人既有主觀疼痛又有觸痛,只是表現程度不同,常伴有肌無力,有的病人表現為主觀肌痛而無觸痛,有時臨床上不出現肌痛,但肌肉活檢呈炎症性肌病改變,同時血清肌酶升高。

4.消化系統表現

約2/3的患者食管運動功能低下,表現為吞嚥干食物時胸骨後有阻塞感或鈍痛,臥位時更明顯,後期伴發食管炎,吞嚥食物時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也可有腸道運動功能低下,表現為腹痛,腹脹與便秘交替出現等,部分患者可有輕度到中度肝,脾大。

5.呼吸系統表現

輕者無呼吸道症狀,嚴重者活動後呼吸困難,出現肺動脈高壓,胸膜炎等,查體可聞及濕囉音和干囉音。

6.循環系統表現

心臟受累很少見,多數表現為心包炎,心肌炎,全心炎或瓣膜性心臟病。

7.泌尿系統表現

文獻報道腎臟受累少見(0%~10%),有的雖有損害但其程度也很輕微,然而也有個別患者可死於進行性腎功能衰竭,有的呈持續性或間歇性蛋白尿,鏡下血尿,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如進行腎穿刺活檢,則可見瀰漫性膜性腎小球腎炎,局灶性腎炎或僅有血管間質細胞增生,鏡檢為高血壓性血管改變,腎小球細胞增生及局限性基膜增厚,伴有明顯的血管內膜增生和管腔閉塞。

8.泌尿系統表現

約10%的患者有神經系統症狀,常見為三叉神經痛,有時可出現一過性精神失常,多發性周圍神經痛,腦梗死,無菌性腦膜炎,抽風等。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無定論,鑒於本病合併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現,故對本病是一種獨立疾病還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亞型,尚有爭議,但總的說來以自身免疫學說為公認,即可能是在遺傳免疫調節功能失調的基礎上,對自身組織損壞,退化和變異的成分出現自身抗體,從而引起免疫病理過程,其理由為:1本病與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現,2測得敏感而特異的高滴度的抗RNP抗體,表皮基底膜處有Ig沉著,免疫螢光學檢查有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似的斑點型抗核抗體,3抗核抗體幾乎全部陽性,而且其他血清抗體如類風濕因子,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陽性,4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腎臟病變處,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抗體。

(二)發病機制

關於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如下學說:

1.遺傳家族分析證明,凡是帶有人白細胞抗原-B8(HLA-B8)者,均容易發生混合性膠原病,而且其抑制性T淋巴細胞(T8細胞)功能低下,有人認為B8可能是免疫反應控制失調的標誌,抑制性T淋巴細胞與免疫反應基因控制有關,當T淋巴細胞功能低下時,免疫反應基因即失去控制,結果導致體內免疫失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失調),當抑制性T淋巴細胞功能低下時,可引起體液免疫亢進,細胞免疫低下,T8細胞還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應性,它的功能一旦缺損,就可出現自身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複合物,抗原過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複合物,又可隨血液循環而到達身體其他臟器,並在那裡沉澱和引起組織損傷。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導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礙的機制可能有以下3個方面:

(1)受病毒感染的T細胞細胞毒作用增強,導致組織細胞破壞。

(2)病毒感染的T細胞功能受抑制,導致增強的B細胞產生抗體。

(3)宿主內源性感染或內源性病毒產物,通過病毒對HLA-B8陽性宿主的異體化作用,可把病毒種植於白細胞表面上,因而出現抗病毒和抗病毒感染的細胞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病毒可使組織成分發生變化而出現自身抗原性,刺激B細胞產生相應抗體,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複合物,引起組織損傷,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在細胞毒作用下,釋放出碎片,可使機體發生自身致敏作用,因而產生抗細胞成分抗體,另外,病毒刺激淋巴細胞可產生中和因子,促使自身免疫的發生。

3.抗淋巴細胞抗體

有人發現混合結締組織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種抗淋巴毒抗體(抗淋巴細胞抗體),此抗體本質是IgM,對周圍T,B細胞均有破壞作用,它的活性與周圍血液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數呈反比,在病情活動期其活性升高,在緩解期則活性降低,有皮膚,神經,食管症狀者陽性率高,但與腎臟改變,關節症狀無關。

4.病理

(1)皮膚鏡檢可見表皮過度角化,上皮萎縮;真皮內膠原纖維水腫,增生;皮下脂肪組織有變性壞死;皮下組織小血管管壁增厚,內膜增生,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潤,血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透明變性。

(2)肌肉鏡檢有變性,橫紋肌橫紋不清,本病的病理特徵既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三者的綜合,又有不同之處,如肌肉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變與系統性硬化症不同;血管呈一般的炎症改變,無類纖維蛋白變性,又不同於系統性紅斑狼瘡。

5.中醫病因病機

(1)病因:本病的病因不外為內,外兩因。

內因多責之於先天稟賦不足,陰陽,氣血虧虛或失衡,日久造成臟腑功能紊亂,常在外邪的誘發下而起病,或由後天飲食偏嗜,如嗜食辛辣肥甘而生濕,生熱,生痰;或暴食生冷,傷及脾陽;或由勞倦過度,病後失養;或內傷情志,損及臟腑,氣機等等,均可導致機體內環境的失衡而成為發病的基礎。

1先天稟賦不足:先天稟賦不足之人,陰陽失調,偏於腎陰虧虛,則屬陰虛內熱,外邪乘虛而入,“邪人於陰則痺”,痺阻先在陰分,陰虛為本,血虛有火,病久陰血暗耗,陰損及陽,氣陰兩虛,時有外感誘發,病深則陰陽兩虛。

2腎陽衰微:素體腎陽衰微,陰寒內凝,復感外邪而發,病程遷延日久者,痺阻絡脈之邪可內捨於臟腑,使臟腑功能失調,元陽虛虧,真陰不足,氣血虛衰,全身多部位和臟器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外因多由外感六淫,或留著肌膚,閉阻關節,或內侵臟腑而導致發病。

六淫外感:素體營血不足,衛外不固,腠理不密,風寒濕之邪乘虛外襲,凝結於膚腠,阻滯於經絡,致使營衛失和,氣血瘀滯,痰瘀痺阻,失於濡養;或外邪郁而化熱,化熱則傷陰,濕熱交阻或暑熱由皮膚而入,釀成熱毒;燥氣傷津,津虧血燥,總之,風,寒,暑,濕,燥,火,外能傷膚損絡,內能損及營血臟腑。

(2)病機:

1體質與發病:本病多發生於女性,女性為陰柔之體,素體陰盛陽虛,外邪入裡化寒,可傷及脾腎之陽,水濕不化,故可見肢體腫脹;陽虛血運無力推動,一可以阻滯於脈絡出現關節筋骨疼痛,二能留滯於肌膚出現瘀點,瘀斑;脾陽虧虛,中州失運,可以出現四肢肌肉酸疼,乏力,女性致病的另一個特點為情志因素,憂思鬱怒,暗耗陰血,日久化熱,所以也可有陰液虧虛而生熱的表現,如長期發熱,口鼻眼乾澀,皮膚斑疹等。

此外,先天稟賦和後天調攝對體質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時可以引起機體陰陽的轉化,而增加疾病表現的複雜性,臨床當詳細辨別。

2內侵臟腑,變化多端 本病開始常表現為腎的陰陽失衡,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累及各個臟腑並產生多種病理產物,傷及脾胃可見腹脹,納呆,便秘;傷及肺者可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累及心者可見驚悸,怔忡甚則胸痛;累及肝者可見脅肋脹痛,噯腐吞酸;腎臟損害加重則可見小便不利,水腫等證,氣機運行不暢可見腹脹,腹痛,咳嗽,氣喘;氣化不利,津液停著則為痰,痰留脈中則可化瘀。

3瘀血痰阻:由於病久氣血運行不暢,而致血停為瘀,濕凝為痰,痰瘀互結,復感外邪,內外互結,阻閉經絡,肌膚,關節,血脈,甚至臟腑,阻塞上焦,心肺損傷,氣喘胸悶,胸痛心悸;阻於中焦,脾胃受損,運化失職,胃納不佳,生血不足,血虛有火,熱迫血行,血不循經,溢於脈外則衄血,紫斑,皮疹或見血尿;阻於下焦,肝腎受損,精華流失,則腰酸浮腫,腹水貧血;上入巔腦則偏癱癔病,痰瘀互結,流注關節可見關節疼痛,停於皮下可見皮下結節,阻於咽部則可見吞嚥困難,阻於胸脅則可見症瘕積聚,痰瘀交阻或瘀熱內生,凝聚皮表肌腠,氣血痺著,失於濡養則手浮腫呈臘腸樣腫脹,指尖皮膚變硬;血脈痺阻,陽氣不達四末,故肢端皮膚或白或青紫;阻於經絡肌腠關節則肌肉關節酸痛無力。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診斷

診斷標準

本病目前尚無明確和統一的診斷標準,主要依據綜合判斷,凡臨床上遇到多關節炎或關節痛,雷諾現象,無固定部位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的手指腫脹,不同程度的貧血及血沉增快,或病人同時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三者或其中二者的不典型臨床特徵,即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應進行ANA檢查,凡滴定度大於1︰160,且呈斑點型,抗RNP抗體滴定度升高,即可確診。

1987年Sharp對該病提出如下診斷標準:

1.主要標準

(1)肌炎(重度)。

(2)肺部累及1CO瀰散功能<70%;

2肺動脈高壓;

3肺活檢顯示增殖性血管損傷。

(3)雷諾現象或食管蠕動功能降低。

(4)手腫脹或手指硬化。

(5)抗ENA抗體滴度≥1︰10000,抗UIRNP抗體陽性,抗Sm抗體陰性。

2.次要標準

(1)脫髮。

(2)白細胞減少或小於4×109/L。

(3)貧血血紅蛋白女性

(4)胸膜炎。

(5)心包炎。

(6)三叉神經病變。

(7)關節炎。

(8)頰部紅斑。

(9)血小板減少<100×109/L。

(10)肌炎(輕度)。

(11)既往有手背腫脹史。

3.確診

(1)臨床4個主要標準。

(2)血清學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4000,除外抗Sm抗體陽性。

4.可能診斷

(1)臨床:

13個主要標準。

22個主要標準(1,2或3)及2個次要標準。

(2)血清學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1000。

5.可疑診斷

(1)臨床:

13個主要標準。

22個主要標準。

31個主要標準或3個次要標準。

(2)血清學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100。

鑒別診斷

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有相似之處,因此應注意與上述疾病鑒別,可依靠臨床特徵表現及免疫學特異檢查,必要時再結合組織學病理變化,一般不難鑒別,僅靠臨床症狀而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的重疊綜合征鑒別頗為困難,現將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的重疊綜合征列表鑒別如下(表1): 

本病還須與成人Still病,血管炎類疾病鑒別,後二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體,抗RNP抗體陰性。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治療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西醫治療

1、糖皮質激素:潑尼松30~60mg/d,分3次口服,待症狀控制後,可用潑尼松每天20mg維持治療,若合併感染,除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外,還可適當增加激素用量,可用氫化可的松每天50~100mg或地塞米松每天5~10mg靜脈滴注,待症狀控制後仍用潑尼松每天20mg維持治療。

2、免疫抑製藥:可適當應用環磷酰胺,環孢素A等藥物治療,用法基本同SLE治療。

3、對症治療:關節炎症狀明顯時,用雙氯芬酸(扶他林)每天75~100mg,分3次口服,或吲哚美辛每天75~100mg,分3~4次口服,可很快緩解關節症狀,但有消化道潰瘍病人必須慎用或禁用,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合併捨格倫綜合征時,其局部治療方法同捨格倫綜合征。

預後

本病比其他風濕病預後較好,一般病程可持續十到數十年,其主要死亡原因為肺動脈高壓,其他肺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和心包填塞等。

妊娠時患者病情可加劇,胎兒死亡率提高,可有自發性流產和死胎。

發生在兒童的混合結締組織病病情較重,多累及心,腎,關節炎亦常見,可有嚴重血小板低下,危害極大。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濕熱蘊結:

主症:肢體,關節腫脹,疼痛,皮膚斑疹,肌肉酸痛,乏力,可伴發熱,心煩,胸脘痞悶,口舌生瘡,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絡。

方藥:白虎加蒼朮湯合清瘟敗毒飲。

黃芩,黃連,梔子,連翹,生石膏,知母,生地,玄參,牡丹皮,赤芍,蒼朮,水牛角(研末沖服),甘草。

加減:關節腫脹,疼痛明顯者,可加入黃柏,牛膝,薏苡仁,防己,萆薢,土茯苓等;發熱較重者,可加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青蒿,柴胡,寒水石等;斑疹明顯者,可加紫草,小薊,側柏葉,三七,蒲黃,茜草等;肌肉無力明顯者,可加白朮,黃芪,山藥,黨參,陳皮等。

2、痰瘀凝滯:

主症:手指腫脹,皮膚發硬或有瘀斑,關節疼痛或伴腫脹,皮下結節,咽中如有物梗阻,吞嚥困難,或有脅下症瘕,或驚悸怔忡,或有頭痛,舌質暗,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理氣消痰。

方藥:活絡效靈丹合導痰湯加減。

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制半夏,膽南星,枳實,陳皮,茯苓。

加減:皮膚瘀斑明顯者,可加三七,蒲黃,茜草,紫草,白及等;指節腫脹者可加防己,萆薢,秦艽,威靈仙,羌活,薏苡仁,澤瀉,蒼朮等;驚悸怔忡者可加赤芍,川芎,紅花,沉香,柏子仁,酸棗仁,遠志等;脅下包塊明顯者可加桃仁,紅花,木香,厚樸,水蛭,蟄蟲,虻蟲等;頭痛明顯者可加川芎,赤芍,桃仁,白芷,羌活,稿本,殭蠶等。

3、脾腎陽虛:

主症:關節,肌肉酸痛,無力,手指腫脹發亮或變硬,或有指端潰破,創面暗紅;皮膚暗紅色斑疹;或見心慌,胸痛,或伴有形寒肢冷,咳喘氣短,腰膝酸軟,週身浮腫,或腹脹腹痛,納呆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右歸丸加減。

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烊化),杜仲,菟絲子,當歸,肉桂,制附子,白朮,人參(另煎兌服)。

加減:關節疼痛明顯者,可加牛膝,延胡索,穿山甲,王不留行,皂刺,雞血籐,秦艽,羌活,獨活,威靈仙,稀薟草等;浮腫明顯者,可加茯苓,澤瀉,車前子,薏苡仁,防己,澤蘭,木通,牛膝等;皮膚斑疹可加艾葉,灶心土,三七,蒲黃等;肌肉無力明顯者,可加黃芪,黨參,黃精,白芍,阿膠,茯苓等。

4、肝腎陰虛:

主症:關節酸痛,肌肉疼痛,無力;手指肌肉變薄,皮膚發硬;皮膚斑疹,或有口渴咽干,目睛乾澀;或驚悸怔忡;或見頭痛,抽搐;或伴形消顴紅,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脅肋隱痛,耳鳴耳聾;或有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舌苔少,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左歸丸合滋水清肝飲加減。

生地,熟地,山茱萸,山藥,枸杞子,牛膝,菟絲子,牡丹皮,澤瀉,梔子,當歸,白芍,龜板膠(烊化)。

加減:斑疹明顯者,可加紫草,玄參,白茅根,白及,小薊,側柏葉,茜草等;口乾欲飲,目睛乾澀,皮膚乾燥者,可加何首烏,沙參,麥冬,玉竹,花粉,石斛,黃精等;關節疼痛嚴重者,可加穿山甲,王不留行,延胡索,雞血籐,紅花,片薑黃,土茯苓,稀薟草,桑枝,威靈仙等;頭痛,抽搐或有癲癇發作者,可加天麻,鉤籐,石決明,白蒺藜,殭蠶,地龍,懷牛膝,牡蠣等。

二、其他臨床辨證治療:

1、MCTD病人出現神經系統病變,雖然僅佔10%,但也要引起注意,若出現頭痛,頭暈,腦電圖示輕度腦損害,予以健腦化瘀,方用生地,枸杞子,麥冬,首烏,知母,天麻,白蒺藜,蔓荊子,赤芍,川芎,澤蘭葉,茯苓,半夏,陳皮,菊花1,鉤籐。

加減:頭痛嚴重加全蠍,蜈蚣;神志不清加安宮牛黃丸,醒腦丸;癲癇抽搐加制南星,石菖蒲,竹瀝。

2、對肝脾腫大,重用舒肝理氣,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參,川楝子,郁金,紅花,劉寄奴,生山楂,三稜,莪術,梔子。

3、捨格倫綜合征明顯時,重用養陰藥物加石斛,玉竹,白芍,五味子,山藥,天花粉,沙參,麥冬。

4、對橋本甲狀腺炎,重用元參,牡蠣,川貝,昆布,海藻,連翹,青皮等。

三、綜合治療:

1、中成藥:可參考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急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的中成藥,如痺證系列藥,雷公籐,昆明山海棠,通痺片等。

A.雷公籐片或昆明山海棠片,3次/d,每次3~5片,口服。

B.丹參制劑:丹參片,復方丹參片,丹參針劑,分別予以口服,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2、外治法:

A.黃藥子加水煎熬,趁熱熏洗雙手指,用於MCTD雙手硬皮樣改變和雷諾病者。

B.透骨草,威靈仙,蒼朮,梔子,血竭,蘇木,水煎外洗。

C.伸筋草洗方(《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伸筋草,透骨草,艾葉,劉寄奴,桑枝,官桂,蘇木,穿山甲,西紅花,上藥碾碎,裝入紗布袋內,用桑枝加水上鍋蒸後用或煮水浸泡後用,功用:活血通絡,溫經軟堅,用於雷諾征和雙手硬皮樣改變明顯者。

D.紫草洗方(《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紫草,茜草,白芷,赤芍,蘇木,南紅花,厚樸,絲瓜絡,木通,水煮15~20min外洗,功用:行氣活血,化瘀消斑。

C.指(趾)端腫脹或蒼白青紫時,選用紅靈酒外擦,1~2次/d;若出現潰瘍或壞死,外敷紅油膏,1次/d。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