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閉塞(別名:肝臟梗死)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肝動脈閉塞症狀

中老年病例居多,發病急驟,突發右上腹劇痛,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脈搏細速,血壓下降,肝區壓痛和叩擊痛,肌緊張,黃疸迅速加深伴發熱,肝功能損害明顯,凝血酶原時間急劇延長,且非維生素K治療所能恢復,多可伴有腸麻痺,少尿,休克和昏迷狀態,並且很快死亡,若患者渡過急性期,應注意各系統內臟功能變化及所出現的相應的症狀和體征,如脾臟腫大,胰腺腫脹,腸道缺血性表現,腎缺血引起少尿,無尿或尿毒症等。

 

肝動脈閉塞病因

發病原因:

肝動脈閉塞的原因可為栓塞,血栓形成,外來壓迫,血管壁增厚和醫源性因素等,結節性多動脈炎,亞急性心內膜炎脫落的栓子;炎症,腫瘤浸潤及肝動脈受損傷時血栓形成;惡性腫瘤的外來浸潤和壓迫;動脈硬化時的血管壁增厚,內膜破壞,增生或脫落,繼發血栓形成以及外科手術時的不慎結紮等,均可導致肝動脈閉塞,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的普及,在導管造影檢查或介入栓塞治療中,導致肝動脈栓塞者有上升趨勢,故嚴格選擇適應證,嚴格技術操作規範,以便盡可能減少意外和不良後果。

發病機制:

肝動脈閉塞的後果是肝臟梗死,若同時發生門靜脈阻塞,則往往致死,肝動脈阻塞發生於正常肝的病死率高於肝硬化患者,肝臟梗死大小視側支動脈循環範疇而定,病變區的中央蒼白,其四周充血出血:中央區見大量肝細胞壞死,周圍雖有肝細胞壞死,但匯管區無大的改變,梗死區內的肝細胞雜亂與不規則。

肝動脈閉塞診斷

診斷

本病屬罕見疾病,故缺乏臨床描述,患者除具有原發病外,發病驟起,突然右上腹部劇痛,繼之有虛脫,血壓下降,右上腹部及肝臟邊緣壓痛,伴肌緊張,黃疸加深,發熱,精神較差。

鑒別診斷

本病生前診斷困難,只有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有上述臨床表現時,可聯想到本病。常見的原發病有細胞性心內膜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或曾施行艱難的上腹部手術。有鑒於此,本病突發腹痛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1.膽絞痛;2.急腹症;3.急性腹膜炎。

肝動脈閉塞治療

肝動脈閉塞西醫治療

肝動脈閉塞中西醫結合治療:國內尚未見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本病的報道,但對本病中醫藥治療,在肝科急診中醫藥治療研究是值得開拓的領域。根據本病特點,活血逐瘀同時佐以辛香溫通之品如麝香、蔥白等,再結合大劑量抗生素,對迅速改善症狀有較好療效。

肝動脈閉塞治療原則:為抗休克、鎮靜、止痛、解痙、祛聚、供氧和抗生素應用,同時給予護肝治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內臟的微循環,血漿及其代用品可緩解休克。有條件者應送ICU,充分供氧或人工輔助呼吸,由麻醉醫師配合,同時給予解痙、鎮痛、靜脈快速補液等,以使病人渡過休克及血管痙攣期,期待側支循環的代償,同時進一步查明病因、病變部位,以爭取針對病因、病情做進一步的處理,如取栓、溶栓等措施。

肝動脈閉塞中醫治療

辯證論治

1、肝絡瘀阻 主證:突發右脅或右上腹疼痛,痛勢較劇,拒按,痛處不移,難以轉側。身目發黃,尿黃,煩躁或神昏,舌質青紫,脈弦澀。 治則: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並定時吞服三七粉。伴見神昏者可送服紫雪丹以涼肝開竅。

2、肝氣閉阻,陽氣衰微 主證:神志昏迷、大汗淋漓、面色蒼白、鼻鼾息微,手撒肢厥,二便自遺。右脅疼痛拒按,身目黃染,舌質淡、或口唇舌青,脈微欲絕。 治則:回陽救逆。 方藥:參附湯頻頻送服,須用生脈散以救陰斂陽;若見陰陽兩亡之證,則當以回陽為先,兼顧救陰。

對症治療

本病多突發,並很快進入昏迷狀態。治療以積極搶救為主。

其他措施

主要是抗菌素的應用,本病由於肝動脈閉塞,導致肝臟梗塞,容易繼發感染,所以抗菌素的大量應用尤為重要,應首選青黴素或與其它抗菌素聯合運用。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