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肉芽腫病(別名:CGD)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慢性肉芽腫病症狀

一般於幼年發病,特點是皮膚,肺和淋巴結反覆發生感染,致病菌往往為過氧化氫酶產生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大腸埃希氏菌和假單胞菌,而引起化膿性淋巴腺炎,鼻炎,結膜炎,肺為和慢性皮炎,肝膿腫及骨髓炎也較常見,胃壁局限性肉芽腫可致胃竇狹窄,此外,尚可引起視網膜損害,慢性腹瀉,肛周膿腫和腦膿腫等,可有皮膚肉芽腫,濕疹性皮炎,肝,脾大,在各受累器官中,可見到含有色素脂類的組織細胞形成的肉芽腫,病兒一般發育延遲。

慢性肉芽腫病病因

遺傳因素(78%):

本病為X-連鎖隱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兩性均可發病。主要缺陷是宿主吞噬細胞系統產生的過氧化氫不足,不能殺滅過氧化氫酶陽性菌,致感染廣泛播散。肉芽腫是對比化膿性感染的一種反應,常有色素性類脂組織細胞浸潤和包繞。

發病機制

正常粒細胞對細菌吞噬,脫顆粒產生過氧化氫,並在吞噬細菌後釋放新生態氧,使碘,氯化合物氧化為游離的碘和氯,形成完整的過氧化氫-過氧化物酶-碘離子殺菌系統,本病由於缺乏NAPDH氧化酶,不能產生過氧化氫,以至於對不能產生過氧化氫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克雷伯桿菌,E組大腸桿菌,黏質沙雷菌等的殺菌功能,但對能產生過氧化氫的鏈球菌,肺炎球菌仍有殺滅作用,總之,是有粒細胞內過氧化物殺菌力缺乏而造成的疾病。

 

慢性肉芽腫病診斷

根據嬰幼兒反覆發生皮膚,臟器化膿性感染,伴肝脾腫大者,粒細胞增多,NBT功能降低,即可確診。

髓細胞cDNA或基因組DNA進行分子遺傳學分析可協助診斷及分型,並可確定突變部位,可從胎兒絨毛膜或羊水細胞提取DNA做產前診斷,如缺乏上述手段可用.四唑氮藍試驗和取胎盤血分析。

鑒別診斷

主要與反覆感染者伴肝脾腫大者相鑒別,應做四唑氮藍實驗篩查白細胞功能,同時應與下述疾病鑒別:

1.G-6-PD缺乏症:患者白細胞G-6-PD活性也降低,一般為正常的80%左右,這種病人容易發生溶血性貧血及反覆感染,由於酶的缺乏,白細胞中測不到單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謝活動,它不能為亞甲藍糾正,以此和CGD區別。

2.白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缺乏症:病情較CGD輕,家族中無雜合子患者。

3.家族脂色素組織細胞增生症:起病晚,僅女性發病,其粒細胞缺陷與CGD相似。

4.闌尾周圍的慢性肉芽腫應注意與升結腸癌相鑒別:位於腹膜後的闌尾,由於長期的闌尾慢性炎症,闌尾滲出,腹膜後組織包裹,反覆的滲出包裹而逐漸增大,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闌尾周圍慢性肉芽腫,從外觀上,質地上,肉眼很難與惡性腫瘤相區別,但回顧發熱,右下腹疼痛及腹瀉等病史,均符合闌尾周圍慢性肉芽腫之臨床表現。

慢性肉芽腫病治療

慢性肉芽腫病西醫治療

(一)治療

重點在預防和治療感染。一旦發生感染,應即用廣譜抗生素,以雙氯西林(雙氯青黴素)、頭孢三代和利福平更有效。近來發現磺胺異?唑能促進患兒吞噬細胞的殺菌能力白細胞介素-α也可增強中性粒細胞殺菌力。此外輸注白細胞及骨髓移植對此病有益。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減少感染或縮短病程,終歸不能長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宜使用,它可加重粒細胞功能缺陷。感染通常需要大量抗生素間歇或持續治療,磺胺異惡唑也有效。應用過氧化氫生成劑如美藍和苯二酮,療效不大。膿腫需手術引流。過去認為CGD預後較差,但有些病人健康良好,並存活至青壯年。嚴重病例可予骨髓移植。   

(二)預後   

病程一般5~7年,女性預後好。近30年來,CGD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嚴重的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依舊是CGD患者的主要問題。

慢性肉芽腫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