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


1. 什麼叫蛛網膜下腔出血?

人腦的表面被覆三層膜,由內及外依次是軟腦膜、蛛網膜、硬腦膜。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的腔隙叫蛛網膜下腔,正常由無色透明的腦脊液充盈。是指各種外傷性或非外傷性顱內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約占急性腦卒中的 10% 左右。

2. 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類型?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分為三種大的類型:

(1)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包括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破裂後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通常指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硬膜下或硬膜外血管破裂破入蛛網膜下腔;

(2)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指腦外傷或神經外科手術後出血流入蛛網膜下腔;

(3)不明原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大約 10% 為不明原因蛛網膜下腔出血。

3. 蛛網膜下腔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1)原發性蛛網膜下腔的病因有:顱內動脈瘤(約占該類型的 75%),動靜脈畸形(多見於青少年和兒童,約占 2%),高血壓動脈性動脈瘤(約占 1%),瘤卒中即腫瘤出血,腦底異常血管網病即所謂的煙霧病(約占兒童 20%),抗凝藥物治療的併發症;

(2)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腦室出血、腦實質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破入蛛網膜下腔。

4. 顱內動脈瘤是腦腫瘤嗎?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壁異常膨出部分,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跟我們平時說的腦實質的腫瘤不一樣,並不是腫瘤,既不是良性腫瘤,也不是惡性腫瘤,它最大的危險是破裂導致腦內大量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而繼發腦水腫、腦疝等而死亡。

5. 顱內動脈瘤一定會破裂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嗎?

顱內囊狀動脈瘤破裂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約占 80% 蛛網膜下腔出血。破裂動脈瘤的發生率為(17.5-19.4)/10 萬人/年。

6. 哪些情況易導致顱內動脈瘤破裂?

顱內動脈瘤破裂有以下危險因素:年齡偏大、動脈瘤的大小和部位、既往發生過由於動脈瘤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危險因素增加 11 倍)、動脈瘤家族史、高血壓、吸煙(增加 11 倍)、中到大量飲酒、使用可卡因、身材瘦長、懷孕(20% 以上在懷孕和產後早期破裂)。

7. 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症狀?

蛛網膜下腔出血典型的症狀主要為頭痛(約 90%):

(1)經典的頭痛:突然、劇烈和持續性,經常伴有噁心、嘔吐、腦膜刺激征,局灶神經系統症狀和意識喪失;

(2)爆炸樣頭痛:一生中最劇烈的頭痛;

(3)腦膜刺激征(頸部僵硬感,活動困難或引起頭痛加重),嚴重的話突然出現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4)有部分患者表現為眼瞼下垂、眼底可見玻璃體下片狀出血,頭暈、嘔吐、癲癇發作起病,老年患者頭痛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昏迷。

8. 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1)CT 檢查:蛛網膜下腔出血首選頭顱 CT 檢查,可以看到腦溝或腦池內白色高密度影即為出血的血液,頭顱 CT 在急性期 1 周內陽性率比較高,隨著時間的遷移,顱內血液逐漸吸收,頭顱 CT 陽性率下降;

(2)腰椎穿刺檢查:若頭顱 CT 陰性,但臨床上高度懷疑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行腰椎穿刺檢查可見腦脊液成均勻血性;

(3)頭顱 MRI(磁共振):對後期蛛網膜下腔出血亦有間接提示。

(4)其他檢查:如出凝血時間檢查、全腦血管造影、CT 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檢查均是用來尋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以便針對性治療。

9. 蛛網膜下腔出血如何診斷?

突發劇烈頭痛伴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檢查無局灶性神經體征,可高度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如 CT 證實腦池和蛛網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徵象,腰穿壓力明顯增高和血性腦脊液,眼底檢查玻璃體下片塊狀出血等可臨床確診。

10. 蛛網膜下腔出血危險嗎? 

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出現以下情況:

(1)急性期死亡及猝死;

(2)腦血管痙攣及腦缺血;

(3)再出血:仍然是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個嚴重後果,再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約為 70%;

(4)阻塞性腦積水;

(5)正常顱壓性腦積水:蛛網膜下腔積血、化學性炎症等因素可影響腦脊液正常回吸收,最終需要通過腦脊液分流術治療。

11. 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併發症?

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併發症有:

(1)再出血:再出血是重要的併發症。前三天的發生率為 5.7%,占蛛網膜下腔出血死亡原因的 8%~22%,與其預後密切相關。

(2)急性腦積水:在起病 72 小時內發生急性腦積水的機率為 15%~20%,這些腦積水為阻塞性腦積水。存在腦積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率顯著高於無腦積水的患者。治療包括臨時放置導管或者進行腦脊液分流。

(3)腦血管痙攣:發生於蛛網膜下腔中血凝塊環繞的血管,痙攣程度與出血量相關,可導致約 1/3 以上病例腦實質缺血,常表現為波動性的輕偏癱或失語,是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原因。病後 3~5 天開始發生,5~14 天為遲發性血管痙攣高峰期,2~4 周逐漸消失,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或血管造影 (DSA) 可確診。

(4)癲癇發作:5%~10% 的患者發生。

(5)低鈉血症:由於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或腦耗鹽症候群而出現。因此脫水利尿治療時應充分補充失鈉。

12. 如何評估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嚴重程度?

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般採用 Hunt-Hess 分級法對動脈瘤性 SAH 的臨床狀態進行分級以選擇手術時機和判斷預後,分類標準:

Ⅰ級: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及輕度頸強直;

Ⅱ級:中-重度頭痛,頸強直,除有顱神經麻痺外,無其他神經功能缺失;

Ⅲ級:倦睡,意識模糊,或輕微的灶性神經功能缺失;

Ⅳ級:木僵,中或重度偏側不全麻痺,可能有早期的去腦強直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Ⅴ級: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若有嚴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壓、糖尿病、嚴重動脈硬化、慢性肺病及動脈造影上有嚴重血管痙攣要降一級。

13. 嚴重頭痛懷疑蛛網膜下腔出血怎麼辦?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在當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或轉送醫院搶救治療,轉送病人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讓病人保持頭高側側臥位,避免舌根後墜阻礙通氣;

(2)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免誤吸入氣道; 

(3)盡量避免長途轉送,選就近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治療;

(4)轉運前應給予脫水、降壓等治療;

(5)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

(6)轉送病人時應有醫務人員護送並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7)有隨時進行搶救的基本設施。

14. 蛛網膜下腔出血怎麼治療?

(1)首要的治療:1心肺支持,2患者應收入 ICU,3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和呼吸功能,評估意識水平,必要時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適當控制血壓,使卒中風險、血壓升高所致的再出血和腦灌注壓三者之間得到較好的平衡。

(2)外科切除或彈簧圈栓塞:外科切除和彈簧圈栓塞之間存在爭議。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神經系統狀況、伴發疾病,以及動脈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1外科切除的併發症:動脈瘤破裂、血管結構改變、術後卒中和動脈穿孔器切割傷。適合於動脈瘤伴巨大腦實質血腫的患者。

2彈簧圈栓塞的併發症:穿刺部位血腫,病變血管或動脈瘤術中破裂,病變血管痙攣、栓塞不完全,復發需再次干預。適於高齡、病情嚴重、椎基底動脈瘤及顱底深部動脈瘤的患者。

(3)鈣離子阻滯劑:確診後即應開始鈣通道拮抗劑治療以防止血管痙攣,能改善患者預後和減少繼發性缺血。

(4)降顱壓治療:適當限制液體入量、防止低鈉血症、過度換氣等有助於降低顱壓。

(5)預防再出血:抗纖溶治療可推遲血塊溶解和預防再出血。

(6)放腦脊液療法:用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室積血擴張或出現急性腦積水、經內科保守治療症狀加劇、伴有意識障礙,或老年患者伴有嚴重心、腦、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而不能耐受開顱手術者。但應警惕腦疝。

15. 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後如何?

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後與病因、年齡、動脈瘤部位及瘤體大小、出血量、血壓增高及波動、合併症和是否及時手術治療等有關。發病時意識模糊或昏迷、高齡、收縮壓高、出血量大、大腦關鍵部位較大動脈瘤預後差,半數存活者遺留永久腦損害,常見認知障礙。

病死率高,約 20% 的患者到達醫院前死亡,25% 死於首次出血後或合併症,未經外科治療約 20% 死於再出血,死亡多在出血後最初數天。90% 的顱內動靜脈畸形破裂患者可以恢復,再出血風險較小。

16. 哪些情況易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

(1)蛛網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很多情況都是有誘因的,常見誘因包括:1劇烈頭痛,休息不好,焦慮症狀,血壓波動;2過早下床活動;3用力排便及咳嗽時。

(2)臨床上一些情況也容易導致再出血:1最重要的為入院時意識水平,昏迷病人最危險;2顱內壓和臨床級別,首次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往往通過顱內壓增高而止血;3動脈瘤的大小,大動脈瘤為潛在危險;4年齡較大;5女性;6血壓大於 170 mmHg。

17. 動脈瘤術後要注意什麼?

(1)放鬆心情:動脈瘤不是腫瘤,沒有良惡性之分,不要擔心動脈瘤復發(只要開顱夾閉確實成功)。

(2)調整心態:怎麼說也是大病一場,而且開顱手術過,之前有過腦出血,人會有些疲倦、難以集中精神、想事情多了頭痛等症狀,所以前一個月靜養(不要工作、別操心)。

(3)相信科學:術後可能有遲髮型血管痙攣、腦積水發生,所以醫生開的藥要堅持吃,一月後返院複查頭顱 CT。如果出現大小便控制不佳、下肢乏力、反應遲鈍,應盡快複查頭顱 CT。

(4)飲食調養:盡量吃清淡易消化的,每頓吃個八成飽就行。

(5)改變習慣:控制情緒,放寬心。絕對禁止煙酒。

(6)如果有大便乾硬,吃點蜂蜜、香蕉,保證大便通暢。

18. 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療?

動脈瘤破裂後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除了常規內科治療外,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即避免動脈瘤再次破裂或破裂後如何減輕其損傷,分介入治療和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兩種,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1)介入治療:是通過微創方法在動脈瘤體內放置彈簧圈逐漸形成血栓肌化,從而達到阻斷血流或血壓升高進而導致動脈瘤破裂。介入治療創傷性小,高齡患者,一般情況差的患者亦容易耐受手術,術後恢復快,缺點是手術費用高,術中可能因為操作引起動脈瘤破裂而死亡或急診開顱手術治療,但隨著技術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提高,逐漸成為中小動脈瘤治療的首選。

(2)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在直視下使用動脈夾在動脈瘤瘤頸處夾閉動脈瘤,阻斷血流,避免血流衝擊動脈瘤瘤壁而引起動脈瘤破裂,該方法直接有效,費用相對低,對巨大動脈瘤治療效果更佳,缺點是創傷性大,恢復時間延長。

19.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否可以預防?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因此及時發現病因及干預可以避免蛛網膜下腔出血,對於家族中有動脈瘤患者,尤其是曾經破裂出血的家屬,可以進行篩選,及早發現動脈瘤並作治療。若發現未破裂動脈瘤,經專科醫生評估後破裂風險不大,可以動態觀察動脈瘤形態,若半年到 1 年後瘤體直徑增加應及時治療,同時應注意避免血壓突然升高,高血壓患者要嚴格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避免情緒激動、用力大便等。

20. 蛛網膜下腔出血吃什麼好?

   

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患者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引起顱內壓升高誘發再次出血,提高免疫功能以避免感染、促進恢復。

(1)適宜吃的食物:適量的酸奶,蘑菇湯,海帶湯,黃花魚湯(具體量應與主管醫師溝通);

(2)不適宜吃的食物:1忌酒,辛辣,燥熱,刺激性食物;2控制脂肪飲食及低纖維食物;3盡量少吃油炸,熏烤及醃製食物。

21. 蛛網膜下腔出血會遺傳嗎?

蛛網膜下腔出血本身一般不會遺傳,但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病因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可能有遺傳,因此如果家族中有動脈瘤或者動靜脈畸形患者應該進行篩查,發現病因並治療後可避免蛛網膜下腔出血出現。

22. 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特點?

(1)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率較年青人高;

(2)頭痛不劇烈甚至不明顯,而中青年蛛網膜下腔出血則以劇烈頭痛為主要症狀。這可能由於老年人有不同程度腦萎縮,顱腔相對增大,起到緩衝顱壓增高的作用;還可能由於老年人對頭痛反應遲鈍和頭痛閾明顯增高有關。

(3)意識障礙及精神症狀突出。       

(4)頸項強直發生率低、程度輕、出現時間晚。頸項強直常在發病後 1~6 天才出現。

(5)發病時血壓升高更明顯。

(6)併發症多、死亡率高。

23. 蛛網膜下腔出血明確診斷後為什麼還要反覆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首先是用來進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對於頭顱 CT 檢查未見出血,但臨床高度懷疑的患者可以通過腰椎穿刺檢查確診;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腰椎穿刺進行腦脊液置換療法可以減少腦內積血、腦積水的出現,每週一次的腰椎穿刺檢查可以觀察到蛛網膜下腔出血吸收情況。

24. 蛛網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後還需要長期服藥預防嗎?

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病因明確,吸收完全後,只要針對病因治療,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後再出血的可能性很小,不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進行預防,如果有高血壓只需要積極控制血壓即可。

25. 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能有哪些後遺症?

蛛網膜下腔出血大部分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出現後遺症主要是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併發症,併發症如癲癇、腦梗死等會導致肢體癱瘓、智能下降等。

26. 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什麼強調臥床 4-6 周?

有人對內科保守治療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進行統計,第一次發病死亡率為 12-30%,另有 30-50% 的病人會復發。復發多在第一次發病後的 3-6 周,這一階段再次復發出血的死亡率很高,6 周後大為減少,因此,為了使患者度過此危險期,對內科行保守治療的患者,主張要絕對臥床 4-6 周,飲食、大小便均應在床上進行,並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不可用力,如有大便乾燥,可用緩瀉劑或潤腸劑。

27. 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什麼要用止血藥?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容易再出血,我們通常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推遲血塊溶解,防止再出血的發生。常用的止血藥物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等。

28.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清除標準是什麼? 

一般認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脊液內紅細胞數少於 100 個/立方毫米為清除標準(外觀無色透明)。腦脊液紅細胞清除速度最快 5-6 天,最慢 30-36 天,在 20 天以內清除較多,占 80%-84%。

29.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清除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清除速度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越大,清除速度越慢;

(2)心血管病:合併心血管疾病者清除速度慢;

(3)局限性體征:有神經系統局限性體征者清除速度明顯減慢;

(4)高血壓病:伴有明顯高血壓病患者清除速度慢,而無高血壓病患者速度快。

該文章由「范秉林」獨家授權使用,拒絕其它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