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X線、CT檢查


1. 什麼是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即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核磁共振現象對人體內部進行的一種醫學檢查手段,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可為醫生提供有意義的參考資料,提高診斷的正確率。

2. 哪些人要做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幾乎適用於全身各個系統的各種疾病,尤其適合觀察軟組織,對於頭部、胸部、腹部、脊柱等部位的病變可提供較高參考價值的圖像信息。患者具體是否要做磁共振,需由臨床醫生綜合評價病情後決定。

3. 哪些人不能做磁共振檢查?

(1)裝有心臟起搏器者嚴禁磁共振檢查;

(2)需要監護設備的危重患者不能檢查;

體內有彈片、鋼釘、假關節等鐵磁性物質的患者必須做磁共振檢查時,應嚴密觀察,以防意外。 

4. 做磁共振檢查有什麼注意事項?

(1)進行磁共振檢查時,患者不能帶鐵器等磁性物品,如手錶、首飾、假牙、金屬鈕扣、金屬避孕環等,以免造成圖像顯示的異常,或對患者造成損害。

(2)難以配合檢查的兒童或神志不清者,需適當使用鎮靜劑。 

(3)檢查時患者處於儀器中,噪音較大,且檢查時間較長,一般每次約 15~30 分鐘,患者需做好心理準備。

5. 磁共振檢查有輻射嗎?

磁共振檢查沒有使用 X 線,故沒有電離輻射,是一種安全的檢查。

6. 患者做磁共振檢查時,家屬能陪同嗎?

對於不能合作或自理的患者,有些時候可以讓家屬陪同進入掃瞄室。但家屬和患者身上的所有鐵磁性物品都必須去掉,且均不能有磁共振禁忌所含項目。

7. 患者做磁共振檢查時,心臟病突然發作,外面能看到嗎?

患者做磁共振檢查時,一直處於醫技人員的監控之下,一旦出現任何異常都可及時發現。若患者突然發病,技術人員會及時終止操作,先行搶救病人。

8. 什麼是 X 線檢查?

X 線檢查是利用 X 射線穿過人體後成像的檢查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是臨床早期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X 線是一種電磁波,有一定的穿透力。在 X 線穿透的過程中,人體對其對有一定程度的吸收。由於人體的組織結構存在密度和厚度的不同,故穿透人體後的剩餘 X 線量有一定差異。剩餘的 X 線在屏幕上成像,即成為 X 光片。

9. 哪些患者需要做 X 線檢查?

醫生懷疑患者有肺部、心臟、腹部、盆腔病變和骨折等疾病時,大多會先要求患者做 X 線檢查,初步評估病情。另外,鋇餐、排糞造影、結腸傳輸試驗、輸卵管造影、血管及各種空腔管道造影等也需在 X 線下觀察。

10. 什麼是 CT 檢查?

CT 是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CT 圖像可顯示人體某個斷面的組織密度分佈,其圖像清晰,對組織的密度分辨率高,檢查速度快,幫助臨床醫生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

11. 哪些情況的患者需要做 CT 檢查?

CT 檢查是目前很常見的檢查手段,其適應症如下:

(1)頭部:腦外傷、腦出血、腦梗塞、血管畸形、腦腫瘤、腦發育異常等。

(2)五官、頜面及頸部:頜面部腫瘤、骨折、炎症等。如眼眶內病變、鼻竇炎、中耳乳突病變、頸部腫塊等。

(3)胸部:肺、胸膜及縱隔的各種腫瘤、結核、炎症、支氣管擴張、氣胸、骨折、氣管 / 食道異物及各種變異等。

(4)腹、盆腔:主要用於肝、膽、胰、脾、腹膜腔、腹膜後間隙、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疾病診斷,腸梗阻部位及原因的顯示,對胃癌、結腸癌及其對腔外結構的侵犯程度和遠處轉移灶的顯示具有重要價值。

(5)骨骼系統:顱骨及脊柱細微骨折、椎間盤病變、椎管狹窄、骨腫瘤、骨結核及炎症等。

(6)脈管系統:通過 CT 血管成像,可顯示動脈病變,如血管閉塞、動脈瘤及夾層動脈瘤、血管畸形、血管損傷、心臟冠狀動脈病變等。

總之身體大多數部位的病變均可能需行 CT 檢查。

12. 哪些患者不能做 X 線檢查(包括 CT)?

一般來說 X 線檢查無絕對禁忌症,相對禁忌症包括以下方面:

(1)孕婦、對 X 射線高度敏感或不宜接觸 X 射線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病情危重難以配合者;

(3)對碘對比劑過敏者、甲亢患者以及嚴重臟器功能衰竭者不宜做增強 CT 掃瞄。因目前 CT 常用含碘的對比劑,而甲亢患者的碘攝入過多的話會加重病情,故甲亢患者不宜做 CT 增強。

13. 什麼是 CT 平掃?

平掃又稱為普通掃瞄或非增強掃瞄,指不用對比劑增強或造影的掃瞄。一般多先行 CT 平掃,若無法得到滿意的圖像,才會再進一步行增強掃瞄。

14. 什麼是 CT 對比增強掃瞄?

CT 對比增強掃瞄是指,為了顯示普通 CT 平掃上未被顯示或顯示不清的病變,在血管內注射對比劑後再進行掃瞄的方法。

對比劑的目的是提高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的密度差,通過觀察病變區域有無圖像強化及強化類型,可以更準確地對病變定性。

15. 什麼是對比劑?

對比劑又稱造影劑,是人工導入體內的能提高對比度的物質,其吸收 X 線的能力與周圍組織不同,故可提高病灶能夠吸收多一些特殊針劑,在 CT 下像染色一樣明顯,圖案被增強,與正常組織和器官的區別度,以顯示病灶的形態和功能。需要用對比劑的情況包括 X 線造影、增強 CT、增強磁共振等。

16. 常見的 X 線對比劑有哪些?

常見的有硫酸鋇、碘化合物等。

(1)硫酸鋇是純淨的白色粉末,主要用於消化道的檢查,可根據需要製成不同濃度的混懸劑,多經口服或灌腸導入體內。

(2)碘化合物包括碘化油和水溶性有機碘化合物。碘化油用於瘺管、子宮輸卵管和淋巴管造影檢查,多直接注入檢查部位。水溶性有機碘化合物多經血管注入用於全身各部位、各臟器和血管的 X 線造影和 CT 增強掃瞄,也可經口服或靜脈注入用於膽道造影。

17. 對比劑對人體有害嗎?

對於不存在危險因素的人來說,目前所用的對比劑通常非常安全。但某些患者仍會出現輕度或中度的不良反應,如頭痛、噁心、嘔吐、噴嚏、面部水腫等。個別情況下可能出現極少見的重度不良反應,如呼吸困難、休克、心律失常等。

有危險因素的患者,檢查結束後,需在醫院留觀一段時間,確認無不良反應後再行離開。

18. 哪些人不能打對比劑?

有肝腎功能損害、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骨髓瘤、甲狀腺功能亢進、惡病質(極度消瘦,營養狀況差)、過敏體質或有過敏史、嬰幼兒及高齡患者均屬高危人群。此類人應盡量避免注射對比劑,防止發生危險。但若病情危急,必須行增強掃瞄,可在嚴密監測下導入對比劑,但檢查完畢數小時內應密切關注有無不良反應。

19. 做 X 線檢查(包括 CT)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1)對於不合作的病人,如嬰幼兒、意識不清的病人,需給予鎮靜或麻醉處理後方能進行檢查。

(2)檢查者需除去檢查部位體表的金屬及高密度物品,如耳環、項鏈、含金屬的衣物、紐扣、皮帶、手機、錢包及鑰匙等,以免對圖像造成干擾。

(3)檢查者應聽從技術人員的指導,擺好體位,保持不動直至檢查完畢;胸腹部檢查按要求保持呼吸平穩或屏氣。檢查中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需及時通過對講機通知掃瞄人員。

(4)增強掃瞄應有家屬陪同,檢查後留觀 10~15 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再離開,離開後注意有無遲發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處理。增強檢查後要多喝水、多排尿,以促進體內對比劑的排泄。 

(5)避免短時間內多次做此類檢查,以免輻射量累積過大。

(6)對於非檢查部位(尤其生殖器官),可用鉛衣防護。                       

20. 做 X 線檢查(包括 CT)時家屬能陪同進入檢查室嗎?

X 片和 CT 檢查都含輻射,對人體不利,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一般家屬不能陪同進入有儀器的檢查室,但家屬可以在檢查室門外等待。

21. 拍 X 光片或 CT 時能一次把全身都檢查一遍嗎?

很多患者覺得反正要做檢查,就想一次把全身都做一遍,但其實這樣是不安全的。

CT 掃瞄每次只掃瞄一個部位,如胸部、腹部、頭部等,如果全身都掃一遍,一次接受的輻射量相當大,對人體會造成不良影響。

拍一張 X 片的輻射量約為 CT 的 1/50~1/10,對人體的影響相對較小,一次掃遍全身的做法仍是有風險的。

因此,除非疾病需要,否則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 X 線檢查全身。

22. 拍 X 光片、做了 CT、磁共振檢查,多久能拿到結果?

出結果的時間和各醫院具體情況有關,一般上午做的當天即可出結果,下午做的第二天拿結果。患者要拿著憑條自己去放射科、核磁共振室或是影像中心領取結果。

結果包括膠片和一張紙質診斷單,要保存好兩者(有的醫院會給數據光盤),下次再看病時也要帶給醫生做參考。

責任編輯:BruceLi

該文章由「張立芹」獨家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參考文獻

1. 金征宇. 醫學影像學(八年制第 2 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年 8 月. 1-13

圖片來源: 正版圖片庫